桃園客家百工百業的達人輯錄,本書選定九大行業-竹編、製香、打鐵、客家米食、茶葉、木作獅頭、客家八音、服飾縫紉、竹製家具,闡述其發展及歷史沿革,並專訪該行業的資深達人,將其專業及奮鬥歷程詳述,一覽本書,對客家百工百業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市長序)
久工心視野 客家工藝永流傳
早年客庄物資匱乏,日常生活所需的用具和農具,例如凳子、竹袋、草鞋、竹簍、竹籃、畚箕和童玩等,皆利用隨處可見的竹子、稻草編織而成,因此家家戶戶大多擅於自製器具。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機器化產品出現,這些手作的傳統技藝逐漸面臨市場萎縮、後繼無人的困境。時代的轉變,也導致下一代的生活習慣及步調與傳統工藝器物已因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而有相當距離。客家傳統工藝奠基於客家族群在地生活經驗的活化,例如包含祭祀使用的工藝、器具、農作或是中壢的打鐵工藝等等,即使從工藝發展到文創產業之間,仍有漫長的路等待披荊斬棘,找出桃園的在地特色,傳習客家傳統工藝,仍應是優先守護的價值。
為此,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特別出版「客家百工百業輯錄」,尋覓傳統客家技藝達人,透過出版計畫,留下達人的生命故事與習藝過程,藉此找回客家人的共同記憶,呈現桃園客家的百工之美,進而從常民生活元素中汲取創意,為客家文化產業注入活水,讓百工精神不僅因圖片、文字等形式獲得保存,更進一步帶動客家文藝復興及客庄產業振興,也讓客家工藝永續流傳。
我們透過採訪、記錄,再現、重視客家傳統工藝,雖隨著時代進步等因素而逐漸式微,但富含客家文化要素的地方工藝作品,仍喜見許多創意,等待後生持續發揚。書中蒐羅桃園在地客家百工百業,包含竹編工藝、製香工藝、打鐵工藝、客家米食、茶葉產業、木作獅頭、客家八音、服飾裁縫、竹製家具等工藝,不但以工藝產業的發展脈絡為經緯,更讓達人們的敘述和分享,帶領讀者們深入了解桃園百工百業的內涵,認識客家工藝特色,感受過往傳統技藝背後蘊藏的生活智慧。
工藝,就是生活中使用的製品,經過藝術化的工藝,最後仍須為生活所用;而和工藝結合的產業,影響著世世代代的我們,久工淬鍊的結晶,延續著先民記憶的連結,也是後生的我們,為文化創新與傳接繼承的使命之一。
桃園市長 鄭文燦
(專家導讀)
久工淬鍊──「技藝精通」的達人精神.「一生懸命」的職人境界
人類運用物質的過程,不單只是生產與消費,是關乎人與物質間一連串的互動關係;也就是說,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影響著人的價值、行動及生活方式。一個族群所生產、製造或使用的器與物,背後蘊含複雜而豐沛的文化訊息,且能深層地反映這個族群知識觀與價值觀。所以,要了解一個族群的社會文化,認識族群的物質文化是一個很重要切入點。
客家百工百業是物質文化體系的一環,它們具備了五個特性:一是所製之器與物是為了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且能為人所用並具效用之「使用性」;二是善用擷取自然或人造的各種可用物料,運用巧手、工具製作各種器與物之「技術性」;三是「美學性」,製作的器與物呈現物料材質與巧手技藝美感之藝術美學,以及器與物的使用能反映出愛物惜物、象徵價值之生活美學;四是「交換性」,任何製作的器與物除了透過使用方式來表現其價值外,還可經由交換的方式來反映它們的社會屬性,一種是物質、具體的價格交換,另一種是非物質、抽象的價值交換;五是「知識性」,從器與物的材料選擇、製作技術、使用方式到文化與社會表徵,在在都體現出地方的、族群的組織化、脈絡化的知識系統,這些知識涵蓋了地方的、族群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集體記憶與信仰。
要認識一座城市就要去認識它的百工百業,因為一個城市的生態環境、人口結構、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構成了百工百業的樣態,而它們的變遷,無不反映城市變遷的軌跡,以及造成變遷的某種動力。
《久工淬鍊──桃園客家百工百業輯錄》蒐羅了竹編工藝、製香工藝、打鐵工藝、客家米食、茶葉產業、木作獅頭、客家八音、服飾裁縫、竹製家具等九項具代表性的桃園客家傳統工藝與產業,藉由文獻資料和耆老口述的整理與爬梳,以時間為軸線描繪桃園客家傳統工藝與產業形成的背景因素及發展變遷的歷程,引領讀者進入不同的時空情境中,進而體認及理解它們之所以存在和它們存在的價值,以及它們與臺灣、桃園的客家人、客家庄間之聯結。
然而,桃園客家傳統工藝與產業之所以會在這塊土地形成、承繼與創新,「達人」、「職人」才是最關鍵的核心,可是他們往往在傳統工藝與產業發展歷史中被忽略、被忽視。
本書透過十位達人、職人的深度訪談和對話,不以理論賦予個案代表的意義,透過達人、職人以敘事(narrative)的方法,敘說他們致力於傳統工藝與產業發展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故事,並探索傳統工藝與產業在客家文化、城市紋理中的特定意義。這十位的採訪,詳實記錄了他們作為達人精湛技藝的知識,以及作為職人堅毅不拔的故事;這十位的敘事,充分體現了「技藝精通」的達人精神及「一生懸命」的職人境界。
當工業化機械生產大量替代性商品,讓這些傳統工藝與產業失去了被使用、被承繼、被欣賞的表演舞臺;當都市化改變社會結構與生活型態,讓這些傳統工藝與產業脫離了原本承載它們的日常生活實作;使得過去曾經滿足人們需要的傳統工藝與產業,不能滿足當前人們需要,他們就可能會被人們所拋棄。不過任何一種工藝或產業它的功能是可以變化,它可以轉化去滿足另一種需要。本書輯錄的十個案例就展現他們因應城市發展與社會變遷,以現在生活為基礎不斷地再現和重構傳統工藝與產業的價值。
我們常常習慣將「傳統」理解為一種「過去」的古老事物,視為一個「過去」的時間概念;事實上,傳統並不僅僅是歷史上形成或曾有的事物,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系統,它是在時空中延續和變異的。桃園客家百工百業本身就充滿了動態性和生命力,不斷地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尋求延續和可能,以及重塑物質文化與人的新關係。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周錦宏
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本會於105年12月14日成立,以傳承與深耕客家語言、文化,繁榮客庄產業、推動客家事務為宗旨,務使桃園客家族群文化深耕至各個鄰里與角落;同時,藉由文化的推展,讓桃園成為最具客家特色之城市。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02久工心視野 客家工藝永流傳
本書導讀
04久工淬鍊──「技藝精通」的達人精神.「一生懸命」的職人境界
10竹編工藝
18古稀之年致天工──龍潭竹編藝師劉雲全
28福字簸箕製作流程
30製香工藝
38 百年品質 始終如一──龍潭「香長」劉晉煒
44傳承中玩出新火花──冠德香舖林慶宇
48香的製作流程圖
50打鐵工藝
58鍛火爍金──打鐵產業彭清治
68傳統打鐵工藝流程圖
70客家米食
78多元變化的米食──櫻饌坊廖久櫻
88傳統米篩目製作流程
90茶葉產業
98茶湯值千金──長生茶廠林文經家族
108傳統東方美人茶的製作流程圖
110木作獅頭
118獅頭武揚威──平鎮客家獅團劉文珍
128木作獅頭製作流程圖
130客家八音
138八音響徹客家庄──和成八音袁明瑛
148客家八音樂器介紹
150服飾裁縫
158穿她做的衣服會上癮──巧鈴阿姨鄭桂崇
168服裝製作流程
170竹製家具
178國寶級竹管工藝師──楊梅富岡戴阿爐
188竹椅製作流程